晚上,決定要去逛個夜市。
大概是路上無聊,妹子突然冒出了一句:我們等下可以去「旋轉公園(榮新花園)」嗎?
我心裡想著「你不是剛玩回來嗎?而且那麼多公園幹嘛要跑那麼遠」嘴上說著:我們沒有要去公園。
妹子有點不開心:可是我想要去...。
我回答:你不是剛從騎士堡玩回來嗎?而且沒有那麼多「小泡芙想要」。小泡芙想要這個、想要那個,但是除了小泡芙,也有其他人想要呀!有爸爸想要去的地方,媽媽想要去的地方,我們不可能一整天都去做每個小泡芙想要,一定是大家想要都會輪流呀!
妹子沒有被說服:...可是你們答應我了呀
我狐疑地問了前座的男人:你有答應她嗎?
見苗頭不對,男人連忙撇清責任,慌張地表示:我可沒有答應她唷!
在兩人取得共識,沒有承諾下,我又細問妹子:那是哪一天答應妳的呢?
妹子委屈的說:那天阿公來,說我睡覺醒來就要帶我去公園。
我說:阿公的意思是,大家都累了,小泡芙去睡覺,我們下次再去公園。並不是答應小泡芙睡醒就去公園的意思。
妹子有點哽咽地心裡覺得不解:明明就是答應,怎麼又變成沒有答應了呢?
看著妹子還是不懂,我索性剝開來講,我問妹子:妳是不是覺得,為什麼常常覺得答應的事情,結果大人卻說『我沒有答應妳?』
妹子委屈點頭。
我說:那是因為,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太一樣。不是每個人都像媽媽一樣,那麼誠實直白的會告訴小泡芙「不行!」「不可以!」有很多人習慣講話間接一點,他們可能是怕小泡芙難過,又或者說謊,或者心裡不想,但不喜歡直說。
見妹子似懂非懂,我繼續講著「打個譬方吧!今天小泡芙看到同學小美有玩具,想跟小美要,可是,
第一次問小美,小美說:好呀!等我玩夠了就給小泡芙。
第二次問小美,小美說:我要回去問問看我媽媽...
第三次問小美,小美說:我要給你,但是我又忘記帶了。
那麼請問小美是想給小泡芙玩具,還是不想給小泡芙玩具呢?」
妹子小聲的說:不想給。
我又再舉了個例子「小泡芙以後交到男朋友,對方跟小泡芙說『寶貝我好愛你唷!』結果回家就叫妳跪下來拖地打掃。
見妳委屈,他又說『寶貝我真的好愛你唷!』,然後轉頭就叫妳出去認真兼差工作,賺錢養他。
然後,妳開始不開心,他又對妳說『寶貝我一定是太愛你了』然後看見妳放假在沙發上看手機,一腳把妳踢下去,說『妳怎麼這麼懶』。
那這個男朋友是愛你還是不愛妳呢?
妹子這回懂了,肯定的回答:不愛。
最後我又再補了個例子「就像爸爸碰到阿罵交代的事情,爸爸雖然每次都會回阿罵說『好』,但是最後都不會去做。那爸爸心裡想的到底是好,還是不好?」
這一回,妹子燦笑,爽朗的回答:不好。
見妹子開悟,我做了結論收尾:每個人嘴上說的話,不一定會表達他的意思,所以你要看他講完之後,後來做了什麼。
有些人雖然是怕小泡芙傷心,所以說話比較婉轉,但是沒答應的事情就是沒答應。
爸爸媽媽如果有答應小泡芙的事情,有答應了就會去做。譬如爸爸今天答應帶妳去騎士堡,媽媽答應讓你玩手機遊戲。妳今天去騎士堡了嗎?有玩到遊戲嗎?是不是都做到了。
但如果爸爸媽媽沒有答應的事情,就是沒答應,那就要看有沒有其他適合的機會或下次再說。不是妳吵就會有了,懂了嗎?
#妳聽得懂我就講給你聽
#從小就是大人對話